禹黎朔早留退路

禹黎朔與徐惠民1981年攝於新加坡麗的呼聲直播室
禹黎朔與徐惠民1981年攝於新加坡麗的呼聲直播室
  我16歲便參加麗的呼聲華語話劇研究組,開始在電臺活動,照說應該很早便接觸流行文化。
  其實不然。麗的呼聲雖是傳播流行文化的商業電臺,它屬下的話劇組竟是宣揚進步思想的文藝團體。少年的我便常聽人說流行歌曲凈是靡靡之音,荼毒青年。
  但,被麗的呼聲吸收當播音員後,職務逼我非與流行文化打交道不可。幸好,踏入八十年代的流行音樂沒有以往那麼「灰黃」,臺灣校園民歌正興起,本地新謠正起步,歌壇正注入一股較清新的氣流。
  那時臺灣湧現不少新星,在我負責主持特約節目的寶麗金公司旗下便有好幾位,禹黎朔是其中之一。
  禹黎朔是她的本名,雖有點男性化卻不俗氣。她的歌聲也不俗氣,由於從小受過聲樂訓練,唱起流行歌曲來帶有藝術歌曲味道。
  「你是怎麼踏入歌壇的?」對於初次見面的歌星總免不了問這一句。「很偶然的……」許多歌星回答時都這樣開頭。
  而禹黎朔是名副其實的偶然,她是以一曲《偶然》擊敗六千參賽者,贏得臺灣歌林公司在1977年主辦的歌唱比賽總冠軍,獲得歌星合約。可她沒立即放棄原本要當護士的志願,在護專畢業後才轉向歌唱事業發展。
  禹黎朔有著略帶幽怨的特殊嗓音和氣質,雖有部分人並不欣賞,但她的《人在黃昏裡》、《我歌我泣》、《尋夢的孩子》、《小樓的心聲》等歌曲一經《寶麗金之聲》節目介紹,都能立即流行一時。
  在電臺還允許播放方言歌曲的年代,我特別愛播禹黎朔的閩南語版《我與寒星》。那十分悲涼凄楚的款款傾訴,有別於以往那些俗不可耐的哭腔,令人耳目一新。這首歌也就成了禹黎朔的轉捩點、代表作。
  《我與寒星》唱響之後再有同樣是雙語版本的《請你聽我講》,原籍湖南的禹黎朔竟唱紅了臺灣新歌謠。食髓知味,唱片公司接二連三依樣畫葫蘆,一首歌唱兩版本成了禹黎朔的特色,儼然雙語歌后。
  見到禹黎朔本人,覺得她十分清新亮麗,卻不明白為何她終歸是歌紅人不紅,1983年出了《誰人了解我》之後便告別歌壇。
  禹黎朔早就說過,對於當個紅歌星並不奢望,原本就答應表哥到他醫院去當護士。她早就給自己留好退路了!

原載2010年7月28日新加坡《新明日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