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澤是王澤的兒子

王澤欣賞自己的《老夫子》
王澤欣賞自己的《老夫子》
  要不是《老夫子》製作成七彩卡通片上映,我或許無緣採訪漫畫家王澤。
  1981年,為配合電影宣傳,王澤在導演胡樹儒陪同下到訪麗的呼聲。初次見面時,我以為一頭蓬鬆銀髮貌似老頑童的那位就是王澤,經介紹才知道錯認了,那一臉憨厚舉止斯文的才是。
  大家所熟悉的香港《老夫子》漫畫集,所署的筆名王澤其實是作者兒子的名字,他的本名是王家禧。見面的那年他才57歲,卻已因心臟病突發幾乎沒命,所以他實際上沒參與《七彩卡通老夫子》的製作,但還是以他作號召。
  如同問歌星怎樣踏入歌壇那樣,首次見面總要問怎樣開始畫《老夫子》。這種問題他肯定回答過無數次,但作為播音節目,我還得「明知故問」,讓他親自道來。
  王澤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從天津移居香港,最初為教會刊物畫插圖。原本只會水彩、油畫,沒學過漫畫的他,卻因閑暇時投稿報章而被老編賞識,於是開始了《老夫子》的創作。幾年後積了些錢,與好友合作編輯出版第一集《老夫子、大番薯和秦先生》,一面世便集集暢銷,搞到報販要排隊領貨。
  從前幾乎每家美髮或美容院都供《老夫子》給顧客打發時間,我在理髮時也經常翻閱。說實話,其中雖不乏精彩之作,但空洞乏味的也不少。我自己也搞過好長一段時間的處境喜劇,十分理解頻密供稿的苦惱,要長期苦撐難免夾雜行貨。但這漫畫卻風靡了幾十年,連王澤自己都不明白為甚麼。「騙了那麼多年,蒙了那麼多讀者」——他曾這樣自嘲,似乎並不以塑造了老夫子為榮。
朋弟30年代創作的老夫子和老白薯
朋弟30年代創作的老夫子和老白薯
  1996年,《老夫子》漫畫集出版三十多年後,中國作家兼畫家馮驥才路經新加坡時才在報攤上看到了它,他這偶然的發現可掀起軒然大波。馮驥才語出驚人地直指王澤的《老夫子》是文壇最大的剽竊案。據他說,《老夫子》的原創者是祖籍北京生於成都,在天津出名的漫畫家,原名馮驥的朋弟。
  根據馮驥才提供的對比資料,朋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畫的老夫子,無論是平頂瓜皮帽、小圓眼鏡、臉型、三條額紋、傳統長衫、有三個圓點的短披肩外套、扎腳燈籠褲、黑布鞋都與王澤的老夫子造型相似。此外,朋弟有「老白薯」,王澤有「大番薯」,二者形象也十分接近。
  當年問王澤怎樣塑造老夫子,他回答「不知道」,莫非早有難言之隱?

原載2010年8月12日新加坡《新明日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