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波與賈寶玉不解之緣

凌波與徐惠民1983年攝於新加坡麗的呼聲直播室
凌波與徐惠民1983年攝於新加坡麗的呼聲直播室
  1963年新加坡才有了電視臺。剛開播那幾年,僅有個第八頻道播放中文節目。分量少,華語和各種方言影片輪流播。因別無選擇,甚麼戲都看得下。現在回想起來,當年媒體少也是好事。否則,不是福建人的我,不太可能認識小娟、莊雪芳、黃英、王清河……。
  正因為從小看了不少小娟的戲,後來訪問凌波便多了些談資,讓她感覺到我不是臨時「做功課」的,聊起來自然輕鬆愉快。
  已是亞太影展和金馬獎雙料影后的凌波,純樸親切得仍像閩南語片裡的小娟。像她那樣出身寒微、久經磨練、逐步成功的藝人,偏就沒有大牌脾氣。
  凌波在汕頭出生,幼年當養女被轉賣到廈門。1950年到香港,才11歲便以小娟為藝名拍閩南語(廈語)影片,多演小丫環小妹仔。23歲轉到邵氏公司拍華語片,最初本要起個藝名叫沈雁,而李翰祥則建議叫黃鶯。後來凌波沒成為怕羞的小黃鶯,也沒當女黑俠黃鶯,原因是她養父忌諱原名黃裕君的她用回生父的姓,所以堅決反對。最後是聽了制片人何冠昌的話,起名凌波。
  藝名不是李翰祥所起,但凌波可說是李大導演造就。
  1961年邵氏版的《紅樓夢》沒讓凌波演賈寶玉,只讓她給任潔幕後代唱。據李翰祥的回憶,是新加坡邵氏方面擔心小娟只是閩南語片的二三流演員,演華語片肯定不賣座。而李翰祥很滿意凌波聲音醇厚韻味十足,認為她唱得好一定也能演得好,於是力排眾議,讓她擔綱主演《梁山伯與祝英臺》,凌波這才一舉成名!
  凌波為賈寶玉幕後代唱而得李翰祥賞識,卻又為了演賈寶玉而與李翰祥鬧翻。
  想必是為當年被剝奪扮演賈寶玉的機會而耿耿於懷,凌波與丈夫金漢自組公司之後便非要再拍部《新紅樓夢》才痛快。且請來前邵氏紅星李菁、李麗華、趙雷助陣。邵氏方面見一班舊臣另起爐灶,當然不能坐視不理,為了維護電影王國地位,必須把對手打壓在萌芽時期,於是就要李翰祥也搶拍一部《金玉良緣紅樓夢》來對抗。
  1977那年可熱鬧了,在新加坡有三部《紅樓夢》同時上映!國泰機構放凌波、周芝明版,邵氏機構放林青霞、張艾嘉版,中橋機構放徐玉蘭、王文娟版。
  撇開重映的越劇版,就黃梅調版而論,凌波的賈寶玉可謂唱做俱佳,但據說票房較為遜色。無論如何,凌波總是港產黃梅調電影興盛一時的大功臣!

原載2010年7月21日新加坡《新明日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