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翰祥不做偽君子

李翰祥
李翰祥
  身為訪員,要與歌星談得投機該先聽其歌曲,這還好辦,即便以前沒聽過也可臨時抓幾張唱片來惡補;要與演員或導演聊得投契就不那麼好辦,總不可能短時間內充分了解對方的作品。
  遇到自己早已熟悉的對象,做起採訪來不但自己感到愉快,受訪者也能興致勃勃侃侃而談。
  李翰祥便是個例子。他的黃梅調、宮闈片乃至風月片我大都看過,面對這位大導演便不愁沒有話題。
  1986年的一次採訪中,李翰祥首先談到為何他的作品佔四分之一是宮闈片。一方面他喜歡鉆研歷史,另一方面他小時候在北京學畫,常跟老師到故宮、頤和園等古建筑去作水彩寫生,使他向往拍帝王家的生活,「覺得一定很好玩」。在香港邵氏拍的《傾國傾城》是他得意之作,因它在北京作為內部參考放映,受內地文藝界讚賞,促成他到真正的皇家園林完成了《火燒圓明園》、《垂簾聽政》等更考究的宮闈片。
  問李翰祥如何看待自己以前拍的風月片,他表示無愧於心,說道:「我們常在茶餘酒後說些黃色笑話,那不是很難為情的事情嘛!很多假道學,看見女人就低頭那種,我覺得是不好的。我寧做真小人,不願做偽君子!」
  李翰祥能言善道,尖銳的問題也為難不了他。比如對於他所拍一些所謂黃梅調電影,當著他的面我避免用「抄襲」字眼,只問他是否看過大陸電影而有模仿之嫌。他大概明白我言外之意,立即矢口否認。他辯道:「你感覺到你拍了《紅樓夢》,別人也拍《紅樓夢》是模仿,但是你有沒有把兩個戲擱在一起比較過?服裝、道具還是佈景模仿?……就算你臨摹一個字體,也各有各的功力在……」
徐玉蘭與王文娟在越劇《紅樓夢》的扮相
徐玉蘭與王文娟在越劇《紅樓夢》的扮相
  他費了好多唇舌否認抄襲,我不好當面反駁,但心裡不以為然,因為我還真把兩個戲擱在一起比較過。
  我看過徐玉蘭、王文娟主演的越劇《紅樓夢》,也有幸訪問過這兩位藝術家,了解上海越劇院早在1958年便上演這部經典戲曲,並曾到香港演出。愛好傳統曲藝的李翰祥想必看過。林青霞後來也承認,為了拍李翰祥的《金玉良緣紅樓夢》,她找過徐玉蘭的電影錄像帶來觀摩。
  2008年紀念越劇《紅樓夢》誕生50周年的專題電視節目裡,徐玉蘭就直率地評論《金玉良緣紅樓夢》:「它開始是黃梅調、四季調,到了《哭靈》它沒調了,整個是越劇!」尤其是《問紫鵑》唱段幾乎照抄徐進的詞、顧振遐的曲。
  「我寧做真小人,不願做偽君子!」——李翰祥究竟做沒做到?

原載2010年7月29日新加坡《新明日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