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大傻講古稱大王

李大傻與顏貴娟攝於80年代
李大傻與顏貴娟攝於80年代
  大約在我七歲那年,大人帶我到豪華戲院看了第一部金庸電影,謝賢、南紅首次演繹的《神雕俠侶》。楊過、小龍女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,走出戲院似乎意猶未盡,恰巧一回到家裡,麗的呼聲正傳來李大傻的講古聲,講的正是《神雕俠侶》!
  在那之前,李大傻講的武俠小說沒有引起我這麼個小學生的興趣,但這回他延續了我對楊過、小龍女的崇拜,很自然的追聽下去。開了這麼個頭,李大傻講古就成了我天天必聽的節目。
  那時裝置麗的呼聲月費五元,以當年一般人月入百元以下的生活水平來換算,相當於今天上百元,那是十分奢侈的享受了。所以父親手頭一緊,首先就「割」了麗的呼聲。其他節目聽不到了,唯獨李大傻的聲音「割」不去,在無線電收音機也一樣聽得見,新加坡電臺乃至馬來亞電臺都有他的節目。
  後來我任職於麗的呼聲,隔三兩天就會見到李大傻來錄制節目。那時他已年近古稀,步履開始蹣跚,一頭短髮全白,愛穿T恤長褲涼鞋。他為人和藹,笑口常開,和各部門的同事都有說有笑,大家叫他「傻哥」。
  李大傻錄音時,我曾偷眼他手捧的書本,見上面用鉛筆做了不少口語譯句,劃了不少斷句分割,可見他的講古方式雖不如傳統說書嚴謹,但事先也做過不少功課。
  八十年代開始了講華語運動,方言講古即將失去立足之地,李大傻免不了心懷憤懣。我也感覺方言「時日無多」,趕緊在1982年與他做了個最後的粵語專訪。
  從這次長談中,我了解到:
  是馬來亞電臺的中文部主任施祖賢在1938年發掘了他,並從香港紅伶何大傻這名字得到靈感,起了藝名李大傻,且用何大傻以粵曲《旱天雷》填詞的《邊個話我傻》(誰說我傻)做了節目序曲;
  1938年「大財庫」月薪才45元,他講一段古就15元,月入60元「認真係好世界」(原話,意為「真是好日子」。);
  可是到了1982年,他一段講古費才20元,四十多年才加了5元,而且沒有公積金,「最唔抵呢下啦」(也是原話,意為「最不值就是這個」。);
  他於1960左右以《鬼才倫文敘》倒流回香港,讓香港聽眾一新耳目;
  他最滿意也最喜愛的作品就是《神雕俠侶》……
  1989年李大傻享年77歲離世。
  1997年我小女兒徐凌就讀養正小學,我告訴她,爸爸認識你的一個校友叫李大傻,她聽得傻了,誰是李大傻?
  我大女兒徐冰就認識,因為女婿謝燊杰參演舞臺劇《李大傻》,演的正是李大傻的好朋友。我算是和這位講古大王很有緣了。

原載2010年6月23日新加坡《新明日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