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淑樺命中缺木

陳淑樺與徐惠民1983年攝於新加坡麗的呼聲直播室。
陳淑樺與徐惠民1983年攝於新加坡麗的呼聲直播室。
 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,麗的呼聲在電臺中一枝獨秀,官方電臺仍以宣導教化為己任,不是競爭對手,即使在轉型後也是既競爭又合作。
  在講求標準華語方面,兩臺同是麗的華語話劇研究組出身的播音員是很有默契的。就舉歌星名字為例,你說不該叫甄尼,我便叫甄妮(陰平);你說松柏不該叫松伯,我便叫松百,你說王芷蕾不該叫王止雷,我便叫王直磊;你說陳淑樺不該叫陳孰華,我便叫陳書畫。
  我也講究語音,但碰到歌星聽了表示不自在,也「主隨客便」,比如在甄妮面前就仍稱她甄尼,因「妮」字音同閩南語的「奶」字,聽起來像叫「真奶」,確實別扭。
  記得第一次訪問陳淑樺時,聽我叫她名字便眉頭一皺,我明白她不習慣,便稍微解釋了一下。好在她是個隨和的人,客隨主便,任由我叫。其實她的名字是爺爺起的,原本就是淑華,只是聽算命的說她命中缺木,才改為樺。算命的只管你缺甚麼而不管發音,要是她命中缺的是火,恐怕會改作淑燁(夜)!
  1979年的《寧靜海》是最早聽到的陳淑樺歌曲,唱針劃出的歌聲與封套印上的造型很協調,給人以自然、溫馨、清雅的感覺。多年後在麗的呼聲初會陳淑樺,展現在我眼前的氣質與先前的想象完全吻合。而在那之前她已涉足演藝圈十幾個年頭。
  1971年14歲還在念中學的陳淑樺就已參加電視演出,16歲加入海山唱片發行首張專輯,只是未能一炮而紅。25歲加盟百代公司,《海洋之歌》、《口琴的故事》、《浪跡天涯》、《無盡的愛》,魅力有增無減,27歲成了臺灣金鐘獎最佳女歌手。30歲轉投滾石公司,《女人心》、《夢醒時分》更添成熟韻味,32歲又榮獲臺灣金曲獎最佳女歌手,成了金鐘金曲「雙金歌后」。
  陳淑樺留給大家的印象很一致,都說她平易近人、笑容可掬,貴娟還說她貌似女版劉德華。母親常伴身邊指點,可見家長管教甚嚴,良好的教養表現在她的彬彬有禮又不矯揉造作,談吐斯文又不裝腔作態。
  有星媽常伴固然好,但過度的照顧容易形成依賴,而過度的依賴便不善自立,一朝喪失至親更難以承受。傳聞陳淑樺即在喪母之後精神崩潰,形容憔悴。
  但願她早日回到「滾滾紅塵」,別讓熱愛她的歌迷們「一生守候」!

原載2010年8月16日新加坡《新明日報》